北京颐和园万寿山从哪个门最近?

尚莱雅旅游网 0 2025-01-07 11:49

一、北京颐和园万寿山从哪个门最近?

       由北宫门进入颐和园最近,北宫门是颐和园的后门,因为万寿山是颐和园的制高点,而北宫门就紧靠万寿山,进入颐和园,过了苏州街,首先登上万寿山,站在这个制高点上,视野及其开阔,极目远望,视线所及之处,北京城尽在眼中,而且上面曲径通幽,别有一番探索的滋味。

由万寿山背面走到前面,整个颐和园的全景基本就包罗在视线之内,尤其昆明湖像一面明镜,站此位,居高临下,一种坐拥天下的感觉觉,也许你会感叹,难怪当年慈禧要动用3000万两白银军费去重建前身为清漪园的颐和园,目光所及,尽是美景。

二、颐和园著名景点?

颐和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是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其中著名的景点包括:

1、万寿山:位于颐和园中心,是颐和园的主峰,山上有众多建筑和景点,如白晶晶宝塔、佛香阁、福寿堂、祈年殿等。

2、九曲桥:位于长廊南端,是颐和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长桥蜿蜒曲折,桥面呈弧形,有九个拱洞,是园内最受欢迎的景点之一。

3、玉澜堂:位于长廊北端,是颐和园的主要建筑之一,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是皇帝休息、观赏园景的场所。

4、佛香阁:位于万寿山顶,是颐和园的主要建筑之一,建于清朝光绪年间,内有佛像和佛经等文物。

5、长廊:长廊是颐和园的主要建筑之一,长达728米,是世界上最长的画廊,内有众多名人字画和精美绝伦的壁画。

6、石舫:位于昆明湖中心,是颐和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是仿照苏州园林中的“寒山寺”而建,是皇帝游玩和观赏昆明湖景色的场所。

7、万春亭:位于长廊一侧,是颐和园的主要建筑之一,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是皇帝赏花、观景的场所。

8、佩琼楼:位于长廊一侧,是颐和园的主要建筑之一,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是皇帝观景、品茗的场所。

总之,颐和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中的瑰宝,拥有众多著名的景点和建筑,是中国文化和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三、颐和园万寿山的介绍?

万寿山为燕山余脉,高58.59米,海拔108.94米,前临昆明湖。明弘治七年(1494)孝宗的乳母助圣夫人罗氏在山前建园静寺,清初,曾作宫廷养马的草料场。乾隆十五年(1750)为庆祝皇太后六十寿辰于园静寺旧址建大报恩延寿寺。次年将山改名为万寿山。并将开拓昆明湖的土方按照原布局的需要堆放在山上,使东西两坡舒缓而对称,成为全园的主体。建筑群依山而筑,现存的是英法联军烧毁后慈禧重新建造的。从山脚的“云辉玉宇”牌楼,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直至山顶的智慧海,形成一条层层上升的中轴线。

今之万寿山,元朝名瓮山。传说有一位老人在山上掘出一装满宝物的石瓮而得名。山前有湖名瓮山泊。公元1292年(元朝至元二十九年),科学家郭守敬开挖通慧河,将昌平及西山一带泉水汇引湖内,注入宫墙,接济漕运,瓮山泊始成为调济京城用水的蓄水库。由此至明,环湖先后建有多座颇具影响的寺观,其中尤以湖西北岸的“大承天护圣寺”规模最大。万寿山楼宇恢弘,汉白玉钓台延入湖中,元朝皇帝常至此泛舟游幸,捕鱼垂钓。

万寿山后山景区---香岩宗印之阁、嘉荫轩

香岩宗印之阁:始建于乾隆时期,为四大部洲之中心建筑,原为三层高阁。一八六〇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时改建为现状,阁内供奉三世佛与十八罗汉於内。

万寿山香岩宗印之阁

嘉荫轩: 始建于乾隆年间,因建于两棵古槐的绿荫之间而得名,一八六〇年被英法联军烧毁,一九八九年重建。

万寿山后山景区---谐趣园、四大部洲、澹宁堂

万寿山美景

谐趣园:乾隆十六年(1751)仿江南名园无锡惠山的寄畅园而建,取名惠山园。嘉庆十六年(1811)重修,改名谐趣园。一八六〇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十八年(1892)重建。方塘数亩,沿池建有楼、亭、堂、斋、桥、榭等园林建筑,并由三步一回,五步一折的百间游廊相连接,错落相间,步步有景,是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

万寿山谐趣园

四大部洲:乾隆年间兴建的藏式宗教建筑群,分别为“南瞻部洲”、“北俱卢洲”、“东胜神洲”和“西牛贺洲”。一八六〇年遭英法联军焚毁,整改后的格局是1980年按原样修建的。

万寿山四大部洲

澹宁堂:始建于乾隆年间,是后湖重要的点景建筑,依山傍水,宁静清幽。一八六〇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年间重建颐和园时未予恢复。一九九六年经多方论证,国家批准,在原址上照原样复建,用以陈列颐和园藏明清宫廷家具珍品。

万寿山后湖景区---寅辉城关

城关是颐和园内六大城关之一,始建于乾隆年间,东边石额刻“寅辉”,西边刻“挹爽”,与西部的“通云”城关遥相呼应,皆是苏州街的陆上关口。

万寿山后湖景区---眺远斋、妙觉寺、苏州街

眺远斋:俗称“看会楼”,光绪年间兴建。整个建筑置于高台之上,北望视野开阔,是专为慈禧观看颐和园北墙外一年一度的庙会场面而建。

妙觉寺:始建于乾隆年间,是颐和园中最小的寺庙,由山门、围墙、旗杆和正房组成,寺中原供奉“诚救佛”。

苏州街:原称买卖街,乾隆时仿江南水乡而建,是专供清代帝后逛市游览的的一条水街,一八六〇被英法联军焚毁,一九九〇年在遗址上复建。街全长三百余米,以水当街,以岸作市,沿岸设有茶馆、酒楼、药房、钱庄、帽店、手饰铺、点心铺等六十多个铺面,集中展现了十八世纪中国江南的商业文化氛围。

万寿山点景区---画中游、写秋轩、紫气东来城关

万寿山草亭

画中游:始建于乾隆年间,一八六零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年间重建,是万寿山西部重要的点景建筑,中为八角两层楼阁,东西配置两亭两楼,后有白石牌坊和一座三间小殿,各有爬山廊沟通。由于建筑倚山而筑,视野开阔,循廊观景,仿佛置身画中,故名“画中游”。

写秋轩:建成于乾隆二十年(1755),一八六零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年间重建,是万寿山前山东侧的一组建筑。正殿三楹,建于高台之上,两侧以爬山廊连接“观生意”与“寻云”两配亭。此轩隐于山间,幽雅清净,是观赏秋色的极佳之处。

紫气东来城关:始建于乾隆年间。南边石额刻“紫气东来”,源自老子出关的典故,北边石额刻“赤城霞起”,源自晋代文学家孙绰《天台山赋》中的名句。城关既是点景建筑,又是当年园内分区防卫的关口。

万寿山点景区---圆朗斋

圆朗斋:始建于乾隆年间,一八六〇年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年间重修。“圆朗”为圣仁明智之意 万寿山点景区---乐农轩、草亭、益寿堂

乐农轩:相传是慈禧太后为了体验“田园乐趣”而命人修建。青砖砌墙,石片盖顶,建筑虽追求农家院落的情调,但仍不失皇家园林里建筑的风韵。

万寿山重翠亭

草亭:建于光绪年间,是乐农轩景区的点景建筑,结构简单,顶部覆以茅草和云片石,既无油饰,又无壁画,有古拙质朴之美。

益寿堂:建于光绪年间,正堂五楹,名松春斋。此处原为皇家药房。一九四九年三月,毛泽东来园时曾在此休息。

万寿山点景区---重翠亭、意迟云在、湖山真意

重翠亭:始建于乾隆年间,为卷棚式敞厅,一八六〇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年间重建。既是点景建筑,又为观景佳处。

意迟云在:始建于乾隆年间,一八六〇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年间重建,为卷棚式敞厅。“意迟云在”出自唐代大诗人杜甫《江亭》诗中“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的句子。

万寿山点景区---善现寺、云会寺、荟亭

善现寺:始建于乾隆年间,原为万寿山后山东部的一座寺庙建筑,一八六〇年被英法联军焚毁,现仅存山门和一座配楼,其余殿堂皆剩残基。“善现”为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

云会寺:始建于乾隆年间,主殿为方亭式建筑,名为“香海真源”,是遭英法联军火焚后园残存的木构建筑之一,内中供的毗卢佛铜像为清漪园原物。

荟亭:建于光绪年间,俗称“双亭”,由两个六角亭套合而成,既是点景建筑,又是观景亭。

万寿山点景区---景福阁、花丞阁、多宝琉璃塔

景福阁:原为清漪园时期名叫昙花阁的佛殿,一八六〇年被英法联军焚毁。一八九二年改建为景福阁。阁前部为宽大敞厅,慈禧太后曾在此赏月、观雨和接见外国使节。一九四九年四月,中共中央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和平谈判曾在这里举行。

花丞阁、多宝琉璃塔:花承阁是乾隆年间兴建的一组建筑群,一八六〇年遭英法联军焚毁,现仅存多宝琉璃塔、石雕和其它建筑基址。多宝琉璃塔,高十六米,八面七级,塔身用七色琉璃砖瓦镶砌,下承汉白玉须弥座。塔前立有用汉、蒙、满、藏四种文字镌刻的乾隆《御制万寿山多宝塔颂》石碑。

万寿山前山景区---万寿山、佛香阁、排云殿

万寿山:为燕山余脉,高58.59米。传说曾有老人在山上凿得石瓮,因名瓮山。前临瓮山泊,又称西湖,即今昆明湖。明弘治七年(1494),孝宗乳母助圣夫人罗氏曾在山前建圆静寺。清乾隆十五年(1750)为庆祝皇太后六十寿辰,于圆静寺旧址建大报恩延寿寺,次年将山改名万寿山,并将开拓昆明湖的土方按造园布局的需要堆放在山上,使东西两坡舒缓对称,成为全园的主体。乾隆时期依山而建的建筑群绝大部分在一八六〇年被英法联军烧毁,现存建筑大多为光绪年间重新建造的。前山以八面三层四重檐的佛香阁为中心,组成巨大的主体建筑群。从山脚的“云辉玉宇”牌楼,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直至山顶的智慧海,形成一条层层上升的中轴线。东侧有“转轮藏”和“万寿山昆明湖石碑”。西侧有五方阁和铜铸的宝云阁。后山有宏丽的藏式佛教建筑四大部洲和耸立于绿树丛中的五彩琉璃多宝塔。山上还有景福阁、重翠亭、写秋轩、画中游等各式楼台亭阁,堪称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之集中展现。佛香阁: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一八六〇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时按原样重建。阁结构为八面三层四重檐,通高36.44米,耸立于20米高的石造台基上,气势雄伟,是颐和园全园的构图中心。阁内供奉有铜铸金裹千手观世音菩萨站像。像高五米,重万斤,为明代万历年间所造,在八根贯通全阁上下的承重铁梨木擎天柱的衬托下,美妙庄严,熠熠生辉,有极高的文物和艺术价值。

万寿山前山景区

排云殿:原为清漪园大报恩延寿寺大雄宝殿,咸丰十年(1860)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十二年(1886)在其废墟上建成排云殿,是为慈禧祝寿的场所。现殿内陈列的展品为当年王公大臣进献的寿礼。

万寿山前山景区---排云殿佛香阁景区

排云殿佛香阁景区是颐和园内建筑布局最完整、建筑形式最丰富的中轴建筑群体,殿、阁、廊、亭、桥、坊、碑等建筑约两万平方米。从临水的云辉玉宇牌坊至排云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众香界、智慧海、层层升高,排列有序,气势宏伟,金碧辉煌,将园林、寺庙和宫殿融为一体。此景区始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以大报恩延寿寺为主体,一八六〇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年间改建成如今规模。万寿山前山景区---五方阁、转轮藏、万寿山昆明湖石碑

万寿山排云殿

五方阁:为宗教建筑,“五方”指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佛教中有“五方五佛”之说。阁下石壁凹槽处是喇嘛诵经时悬挂佛像的地方。

转轮藏:建于乾隆年间,整组建筑由正殿,配亭和“万寿山昆明湖”石碑组成,是清朝帝、后贮藏经书、佛像和念经祈祷的地方。配亭为上、下两层,有木制彩油四层木塔贯穿其中,木塔贮经文、佛像,可以转动,以象征诵读经文。

万寿山昆明湖石碑:乾隆十六年(1751)立,用整块巨石雕造,通高9.8米,造型宏伟,比例匀称,雕刻精美。碑正面刻乾隆御书“万寿山昆明湖”六个大字,背面刻御制《万寿山昆明湖记》全文,记述了当年展拓昆明湖的目的和过程。

万寿山前山景区---宝云阁铜殿、智慧海、众香界

宝云阁铜殿:为清朝帝后祈福颂经之所,乾隆二十年(1755)建成,通高7.55米,重207吨。铜殿梁柱、斗拱、椽瓦、匾联等全部构件采用中国传统的“拨蜡法”和“掰沙法”工艺铸造并将表面处理成蟹青冷古铜色,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一八六〇年英法联军火烧清漪园时,宝云阁铜殿是园内极少数幸存建筑之一,但内部陈设被劫掠一空,一九〇〇年又遭到八国联军破坏,并有十扇铜窗流失国外。一九九三年美国国际集团公司出资购得并捐赠予颐和园。

四、颐和园万寿山讲解?

颐和园的万寿山位于颐和园的北部,是颐和园的主体山脉,也是颐和园最重要的景点之一。以下是对万寿山的简要讲解:

1. 历史背景:万寿山原为清漪园中的一处人工湖,后来在乾隆皇帝的命令下,将湖面改成了三座岛屿,象征东海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乾隆皇帝还在山上建造了大量的宫殿和寺庙,使得万寿山成为了清漪园的核心景观之一。

2. 建筑风格:万寿山主要建筑群分为前山和后山两部分,前山建筑群主要包括了佛香阁、德辉殿、排云殿、排云门、云辉玉宇坊等建筑,这些建筑都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宫廷建筑风格,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后山建筑群则主要包括了静明堂、佛香阁、宝云阁、宝云楼等建筑,其中宝云楼是乾隆皇帝的读书处和居住地。

3. 文化内涵:万寿山作为颐和园的核心景点之一,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同时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万寿山的建筑和景点中,可以看到许多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如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园林艺术、佛教文化等等。此外,万寿山还是中国皇家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体现了中国古代皇权至上的思想和价值观念。

4. 旅游特色:万寿山是颐和园的核心景点之一,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游览。在游览万寿山时,游客可以欣赏到精美的建筑和园林艺术,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还可以了解到颐和园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此外,万寿山还有很多历史故事和传说,如乾隆皇帝建造的“福山寿海”传说、静明堂的“静明禅师”传说等等,这些故事和传说都为万寿山增添了更多的神秘和魅力。

五、颐和园万寿山票价?

   颐和园万寿山是不要票的。

    万寿山上的佛香阁是要门票的,

    票价:10元

     在万寿山的前山,以八面三层四重檐的佛香阁为中心,组成了巨大的主体建筑群。从山脚的“云辉玉宇”牌楼,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直至山顶的“智慧海”,形成了一条层层上升的中轴线。从下往上看,殿阁飞金,琉璃放彩,佛香阁耸立在万寿青山丛中,甚为壮观。

六、颐和园万寿山上的景点?

1、写秋轩

space

颐和园写秋轩

颐和园万寿山写秋轩位于清华轩东北面的山坡上,由写秋轩、观生意、寻云亭组成,写秋轩平台的东侧有圆朗斋,用斜廊与写秋轩整组建筑连为一体。

2、重翠亭

space

颐和园重翠亭

颐和园万寿山重翠亭为万寿山前山景区的两座小亭。重翠亭位于写秋轩东北,既是点景建筑,又为观景佳处。

3、千峰彩翠

space

颐和园“千峰彩翠”

颐和园万寿山千峰彩翠位于重翠亭东北,是一座城关式的建筑,城关坐北朝南,上方石匾“千峰彩翠”。千峰彩翠南望,正对着山脚的一处院落无尽意轩。

意迟云在轩、无尽意轩、养云轩、福荫轩为颐和园万寿山前山的三座轩厅。

4、意迟云在轩

space

颐和园意迟云在轩

颐和园万寿山意迟云在轩,位于写秋轩的东侧,是一座敞厅式的建筑,轩面阔3间,坐北朝南,与千峰彩翠遥遥相对。

5、无尽意轩

space

颐和园无尽意轩

颐和园万寿山无尽意轩是一座敞厅式的建筑,轩面阔3间,坐北朝南,面南悬“意迟云在”匾。

七、颐和园万寿山形状?

颐和园外形中,万寿山的外形像一只蝙蝠。昆明湖的外形像一个寿桃,所以万寿山加上昆明湖是福山寿海。

颐和园的内部结构中,其中每一亭殿,下部都有挺拔坚实的立柱支撑,以直线为主,而上部的房顶在有犬牙交错的飞檐组成,以曲线为主。殿宇轮廓多呈长方形,而中央顶部的穹隆藻井则为圆形,直曲方圆巧妙统一。

八、颐和园万寿山游玩路线?

答:1.入口 颐和园共有东、北、西、南四个门,但是建议从东门进入。东门是颐和园的主入口,也是游客最多的入口,门口有售票处和导游服务中心,方便游客购票和咨询。从东门进入颐和园,可以先游览东宫门、宜芸馆、长廊、寿山石等景点。

2.长廊 长廊是颐和园的一大亮点,是世界上最长的画廊,长达728米,有一万多幅彩绘图案,是中国传统园林中的瑰宝之一。在长廊中,您可以欣赏到中国传统绘画的精美之处,也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九、颐和园的万寿山后还有什么?

颐和园万寿山山顶北部的大型佛教建筑群,建于清乾隆年间,被称为后大庙,既有传统汉式建筑,又有汉藏民族相结合的建筑,彰显了清乾隆时期中央政府的治国安邦政策中充分涵盖了中国多民族的特点。

后大庙由南北两部分组成,北部为汉式风格寺院。南部为一组汉藏民族相结合的建筑群.

十、颐和园万寿山上的石碑来历?

万寿山昆明湖石碑乾隆十六年(1751年)立,位于颐和园佛香阁东侧转轮藏前。整座石碑由碑座、碑身、碑额三部分组成,碑青白石质,坐北面南,形制巨大。碑为长方形宝顶,深雕双龙,须弥座束腰,碑身雕龙边,上仿雕浮莲。

碑首四阿顶,高3.645‘米,上3.535米,下2.572米,宽2.15米。碑身高4.26米,长2.23米,宽1.09米。碑座1.97米,高3.485米,宽2.10米。碑通高9.875米,厚1.09米,建筑面积9.44平方米。碑座上雕刻神兽海浪图案。

碑身四面阴刻乾隆皇帝御笔。阳面“万寿山昆明湖”孽案正书,阴面为记述修浚昆明湖始末的,“万寿山昆明湖记”,两侧为乾隆御制昆明湖诗。碑的形式摹仿篙山篙阳观碑。

上一篇:请问阿克苏地区沙雅县怎么样?
下一篇:国庆节苏州的旅游景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