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有哪些旅游景点和好玩的地方?
500
2024-08-29
我的家乡在安徽灵璧,她斜倚凤凰山,脚洗汴河水。虞姬墓、钟馗画、奇石被称为灵璧三宝。但最让人神往的,还是那千姿百态、婀娜多姿、扣之如磬的灵璧奇石。
欣赏灵璧奇石是一种美的享受!
灵璧奇石讲究的是“瘦、透、漏、丑”。它外形奇特,石体黝黑,纹理清晰,石面光洁蕴润,抚之若肤,扣之如磬。它集声、形、质、色、纹等诸美于一体,有着无比丰富的美学内涵和极高的观赏、收藏价值,被乾隆皇帝御封为“天下第一石”。
走进园林石馆,宛如走进了祖国的三山五岳。看那块“别有洞天”石:千孔竞秀,奇峰林立,山势险峻,傲视五岳,气势磅礴。再看那块蜿蜒盘旋的“中国龙”石:龙首昂立,似长啸,如低吟;龙尾翘起,欲腾云而去,又似频频回首,依依不舍;还有那……
走进象形石馆,瞧那块“一个黄鹂鸣翠柳”石:一只“黄鹂”独占“柳枝”,小嘴微张,两眼有神,通体晶莹透亮,两个修长漂亮的爪子紧紧抓住一根正欲抽芽、泛着绿光的“柳枝”。还有那块“千年佛祖一观音”石:只见她盘腿静坐,双目微闭,两手合实,满面慈祥,大智若愚;身后佛光万丈,熠熠生辉。面对她,使人超凡脱俗,清心养性
走进磬石馆,一块块磬石或悬或挂,或置于精雕细琢、古朴淡雅的案几之上。它们或黑如墨玉,或红如胭脂,或灰如素铅,但个个玲珑剔透,扣之有声,余音悠长,润人肺腑。灵璧,据说即因此而得名。
欣赏灵璧石,轻抚石壁,宛若轻拨琴弦,任那清风明月之歌恣意流淌;奇石脚下,隐约可见一座座祖国高山大川在傲然挺立;低头静思,仿佛听到一个个凄美的故事从缥缈的远古传来……
灵璧奇石,我的至爱!
灵璧石又名磐石,是我国传统的观赏石之一,有‘天下第一石之称’产于安徽省灵璧县北45公里的渔沟镇东的马山;九顶一带,现在产于灵璧和附近区域的都称为灵璧石了
灵璧奇石,产于安徽省灵璧县,以“三奇、五怪”冠于我国四大奇石(灵璧石、太湖石、昆石、英石)之首。它以悠久的历史、绚丽的色彩、迷人的图案、嶙峋的肌肤、斑驳的纹理、委婉的孔洞、悦耳的金玉之声和奇特的造型而名传中外、誉满四海,成为流传千古的“天下名石”。
天下第一石;是安徽灵璧石,主要产于安徽省灵璧县境内,以声、形、质、色、纹诸美皆备,居中国四大名石之首,曾被清朝乾隆皇帝御封为“天下第一石”。灵璧奇石,系7亿年前的碳酸盐岩经风化而形成,其姿千种,其态万状。灵壁石主要有磬石、五彩石、白灵璧、透花石、图纹石、皖螺石等。灵壁石的结构中,含有十多种金属矿物(含锶0.48%)及有机物质,有益于人体健康。其深邃的文化内涵和无穷的天然艺术魅力,历来为帝王将相、文人雅士所珍爱。南唐后主李煜爱“灵璧研山”,是最早记载。宋朝皇帝宋徽宗得“灵璧小峰”御题“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勒于石。苏东坡为得到灵璧石,曾亲自到灵璧张氏园亭为园主题字、作画,所撰《灵璧张氏园亭记》仍灿然人间。“灵璧一石天下奇,声如青铜色碧玉”是宋朝诗人方岩对灵壁石的赞美。灵璧石在北京故宫博物馆和钓鱼台宾馆等处均有收藏,皆为稀世之珍。在“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灵壁石荣获金奖。在国内、亚太地区石展和美国、加拿大等地近年来举办的赏石大展及有关书籍中,灵璧石占主导地位。灵壁石皆独立成景,小者可置于案头、几架;中者可放于厅堂馆所;大者可立于园林庭院,成为镇馆或镇园之宝。赏玩灵璧石可以得到多种享受,叩之,灵璧石金属之声动人心弦;抚之,温润厚实,质感极强,且随季节变化,手感享受也不同;视之,刀仞一拳,大千世界尽收眼底;思之,犹置身于大自然之中,放怀于山水之间。“千金易得,一石难求”, 愿灵璧石给您带来灵气,愿君能得到一块精美的灵璧石而“石”来运转!
有啊。灵璧奇石。霸王别姬。
中国的四大奇石:天下第一奇石——灵璧石,是全赖于大自然天工神镂的华夏艺术瑰宝,被清朝乾隆皇帝御封为“天下第一石”。 灵璧石出于安徽省灵璧县北部磬石云山北平畴间,经古泗水亿万年的波涛冲击,峰峦洞壑,状物肖形,千态万状。又因其是10亿年前海藻化石,色泽黝黑天成,扣之铿然有声,从不同角度敲击能发生1234567i八个音节,故又名“八音石”。灵璧石亦褒称灵璧,以其瘦、透、漏、皱、伛、黑、声、丑、悬九美俱备而名扬天下,威振四方,品位至高至尊。其妙造天成的诱人魅力在于它集声、色、形、质、纹诸美于一体,有着无比丰富的美学内涵和极高的观赏收藏价值。 “灵壁一石天下奇,声如青铜色如玉”,这是宋代诗人方岩对灵壁石发出的由衷赞叹。灵壁石开发极早,早在《尚书·禹贡》中,就有徐州上贡“泗滨浮磬”的记录。灵壁石为世人瞩目,已有三四千年的历史。在供石家族中历来占据显赫的地位。《云林石谱》汇载石品一百一十六种,灵壁石被放在首位介绍;明人文震亨撰写《长物志》,称“石以灵壁为上,英石次之”。自古以来,有名的藏石家也无不藏有灵壁珍品,其中叫得出名的就有苏轼的“小蓬莱”、范成大的“小峨眉”、赵孟黻的“五老峰”,等等。
太湖石
太湖石为我国古代著名四大玩石之一,因产于太湖而得名,它是指产于环绕太湖的苏州洞庭西山、宜兴一带的石灰岩,其中以鼋山和禹期山最为著名。我国古代就开发利用太湖石,白居易曾写有《太湖石记》专门描述太湖石,《云林石谱》中也专门有记载,而发生在北宋末期的“花石纲”指的就是太湖石,从而引起了农民起义。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著名太湖石有苏州留园的“冠云峰”、上海豫园的“玉玲珑”等园林名石。太湖石属于石灰岩,多为灰色,少见白色、黑色。石灰岩长期经受波浪的冲击以及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的溶蚀,在漫长的岁月里,逐步形成大自然精雕细琢、曲折圆润的太湖石。太湖石为典型的传统供石,以造型取胜,“瘦、皱、漏、透”是其主要审美特征,多玲珑剔透、重峦叠嶂之姿,宜作园林石等。现在还有一种广义上的太湖石,即把各地产的由岩溶作用形成的千姿百态、玲珑剔透的碳酸盐岩统称为广义太湖石 。
昆石
又称昆山石,因产于江苏昆山的玉峰山而得名。系石英脉在晶洞中长成的晶簇体,呈网脉状,晶莹洁白,剔透玲珑,少见大材。昆石有10多个种类,分别按其形态特征命名为鸡骨峰、杨梅峰、胡桃峰、荔枝峰、海蜇峰等。昆石毛坯外部有红山泥包裹,须除去酸碱,从开采到加工成品需要一段时日。
“孤根立雪依琴荐,小朵生云润笔床”,这是元朝诗人张雨在《得昆山石》诗中对昆石的赞美。昆石,因产于江苏昆山而得名。主要出自于城外玉峰山(古称马鞍山)。它与灵壁石、太湖石、英石同被誉为“中国四大名石”,又与太湖石、雨花石一起被称为“江苏三大名石”,在奇石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大约在几亿年以前,由于地壳运动的挤压,昆山地下深处岩浆中富含的二氧化硅热溶液侵入了岩石裂缝,冷却后形成石英矿脉。在这石英矿脉晶洞中生成的石英结晶晶簇体便是昆石。由于其晶簇、脉片形象结构的多样化,人们发现它有“鸡骨”、“胡桃”等十多个品种,分产于玉峰山之东山、西山、前山。鸡骨石由薄如鸡骨的石片纵横交错组成,给人以坚韧刚劲的感觉,它在昆石中最为名贵;胡桃石表皱纹遍布,块状突兀,晶莹可爱。此外还有“雪花”、“海蜇”、“荔枝”、“荷叶皴”等品种,多以形象命名。昆石总的看来是以雪白晶莹,窍孔遍体,玲珑剔透为主要特征。一块精品昆石必然是大洞套小洞,小洞内见大洞,洞内弯弯曲曲,变化无穷,显示出千孔百巧的灵巧,让人无限遐想而惊叹大自然鬼斧神工,这是其它石种无法比拟的。
形态美是昆石的生命。古代赏石四要素为:瘦、皱、漏、透。昆石正是这四要素的代表作,它最能体现瘦、皱、漏、透的特点。昆石其形千变万化,形态婀娜,冰清玉洁,幽洞遍体,无一类同。昆石还具有天然雕塑之美,它具有玲珑剔透的线条和多层次情景交融的形态,白居易在《太湖石记》云:“百仞一拳,千里一瞬,坐而得之”,昆石精品已达到缩景艺术的气势,叫人叹为观止。
石质美是昆石的灵气。昆石是由二氧化硅充填形成的石英结晶体,故石质似玉,细腻光润。古人云:“白如雪,质似玉”。用放大镜细观之,昆石是由白色晶体组成,闪闪发光,犹如钻石,发出璀璨的光彩,坚硬的质地,高贵的气质,让人爱不释手,所以昆石在古代由叫玉石,产石的所在地现在还叫玉山镇,可见昆石从古至今以晶莹洁白著称,显示出它特有的高洁。
英石
英石因产广东英州(现为英德市)而得名。是清代以来公认的四大园林名石之一,有淡青、灰黑、浅绿、黝黑、白色等数种,以黑者为贵。英石正背面明显,正面多洼孔、石眼,玲珑宛转,精巧多姿,而背面较平滑。英石质坚而脆,叩之有共鸣声,历来为收藏者所喜爱。
“奇峰乍骈罗,森然瘦而雅”,这是明人江桓在获得三峰英石之后发出的赞叹。英石亦是四大名石之一,因产于广东省英德县英德山一带而得名。它开发较早,在北宋人赵希鹄的《洞天清禄》、杜绾《云林石谱》即有著录。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也写道:“英州石山,自城中入钟山,涉锦溪,至灵泉,乃出石处,有数家专以取石为生。其佳者质温润苍翠,叩之声如金玉,然匠者颇秘之。常时官司所得,色枯槁,声如击朽木,皆下材也。”
英石与灵壁石沉积岩中的石灰岩,主要成分是方解石,但硬度不及灵壁。英石分为水石、旱石两种,水石从倒生于溪河之中的巉岩穴壁上用锯取之,旱石从石山上凿取。一般为中小形块,但多具峰峦壁立、层峦叠嶂、纹皱奇崛之态,古人有“英石无坡”之说。英石色泽有淡青、灰黑、浅绿、黝黑、白色等数种,以黑者为贵。由于当地岩溶地貌发育较好,雨水充沛,山石极易被溶蚀风化,故石表多深密褶皱,有蔗渣、巢状、大皱、小皱等状。英石颇具“皱、瘦、漏、透”之状,多峰峦,且有嵌空石眼,玲珑宛转,精巧多姿。英石质坚而脆,扣之有共鸣声者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