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有哪些旅游景点和好玩的地方?
500
2024-08-29
北门往北(城中心):西安城墙、西安碑林博物馆、钟鼓楼、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
西门往南:大雁塔、陕西历史博物馆、大唐芙蓉园
小雁塔是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大雁塔南侧的一座古建筑,是中国唐代建筑之一。在小雁塔旁边出土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其中就包括大量唐代的诗篇。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小雁塔诗歌:
1. 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2. 王之涣《凉州詞》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3. 王维《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4. 孟浩然《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5. 刘禹锡《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6. 王之涣《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小雁塔文物众多,涵盖了许多著名的唐诗作品,这些诗歌卓越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成为了中国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之一。
1.
《题雁塔》
唐代:许玫
宝轮金地压人寰,独坐苍冥启玉关。
北岭风烟开魏阙,南轩气象镇商山。
灞陵车马垂杨里,京国城池落照间。
暂放尘心游物外,六街钟鼓又催还。
2.
《雁塔》
宋代: 艾性夫
君不见春初淮白鱼,秋深黄雀儿。
川潜山泊谁得知,灾身不幸甘且肥。
官饕弗渠赦,竟作一网打。
头颅千百奉苞苴,猩红熊白风斯下。
吾生亦何好,独坐味颇厚。
急符星火督虞人,覆巢空类无遗噍。
宁逢江南射生手,莫遇雁门馋太守。
3.
《减字木兰花·摇毫铸藻》
宋代:葛立方
摇毫铸藻。纵有微之应压倒。
万里鹏程。南省今书淡墨名。
胪传丹陛。月里桂花先著袂。
雁塔高题。玉季巍科尚觉低。
4.
《题白石莲花寄楚公》
唐代:李商隐
白石莲花谁所共,六时长捧佛前灯。
空庭苔藓饶霜露,时梦西山老病僧。
大海龙宫无限地,诸天雁塔几多层。
漫夸鹙子真罗汉,不会牛车是上乘。
5.
《游溧阳下山寺》
唐代:许坚
地枕吴溪与越峰,前朝恩锡灵泉额。
竹林晴见雁塔高, 石室曾栖几禅伯。
荒碑字没秋苔深,古池香泛荷花白。
客有经年说别林,落日啼猿情脉脉。
作为西安著名的地标建筑之一,小雁塔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独特的建筑风格,更诠释着浓郁的中国文化内涵。多少文人墨客为之倾倒,留下了许多赞美小雁塔的动人笔墨。我们不妨一起欣赏那些脍炙人口的好词好句,感受小雁塔所蕴含的诗意魅力。
著名诗人王维曾在诗中写道:"飞卫阙门开,白塔入云端。"这句诗生动地描绘了小雁塔巍峨挺拔、冲天入云的景象。另一位诗人岑参也赞美道:"乍见小城塔,惊心胜仙境。"这样的词句生动形象地传达出小雁塔矗立于天际、神奇绝伦的视觉冲击力。
除了外貌俊逸,小雁塔更是一座承载着中华文明史的瑰宝。唐代大诗人杜甫曾在诗中感慨道:"青青园中葵,灌灌阶上苔。朔风江上寒,洛阳城头雪。"这些饱含时代烙印的词句,让人不禁感受到小雁塔深厚的历史底蕴。
小雁塔的独特魅力也常常激发着诗人的遐思遐想。李白在赞美小雁塔时写道:"朝宗四海来,何事不从君。"寄托了对小雁塔的敬仰之情。而王翰则以"莫道昔日塔,今朝已化神"的诗句,展现了小雁塔神奇莫测的魔力。
总之,小雁塔的独特魅力早已深深地融入了中国文化的血脉之中。这些优美动人的诗词无不体现了人们对这座古老建筑的钟情与向往。让我们一起感受小雁塔所蕴含的历史韵味和文化魅力,由衷地为之赞叹。
感谢您的阅读,通过本文您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小雁塔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以及它所散发出的独特诗意魅力。
小雁塔,位于唐长安城安仁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郊)荐福寺内,又称“荐福寺塔”,建于唐景龙年间,与大雁塔同为唐长安城保留至今的重要标志。小雁塔和荐福寺钟楼内的古钟合称为“关中八景”之一的“雁塔晨钟”,是西安博物院的组成部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小雁塔是中国早期方形密檐式砖塔的典型作品,原有15层,现存13层,高43.4米,塔形秀丽,是唐代佛教建筑艺术遗产,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汉族文化的标志性建筑。
小雁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始建于707年,又称”荐福寺塔”。
小雁塔初为15级密檐砖塔,后经多次地震损坏,又多次整修,现存13层,高43.38 米。小雁塔与丝绸之路佛教传播史上的重大事件——唐代高僧义净沿海路西行求法直接关联。小雁塔所在的荐福寺,是唐代长安三大译经场之一,佐证了佛教在唐代长安的盛行。小雁塔为唐代同类密檐砖塔保存至今最早的一例,是佛塔这一佛教建筑传入中原地区初期的珍贵例证。
欢迎关注公号“西安旅行与娱乐”以吃与玩为名,陪你一路看尽长安城。
小雁塔是我最喜欢来的地方,主要是因为它是免费的!在西安这么一个分分钟门票五十,六十的地方,免费还能看1300年的唐代佛塔,真的是旅游界的一股清流。
经过了安史之乱和唐末的各种战争,在西安已经基本上看不到唐代建筑了,除了一些佛塔。如果你看到一个建筑,上面挂个唐,那肯定是明清重修的,比如下面这个,不知道是不是挂错了。
看,小雁塔,密檐式结构,大理的千寻塔就是照它修的,比它晚了100年。
曲线的塔身,就像姑娘们的小蛮腰。
回眸一拍的三秦之光。
人和人的际遇千差万别,有时候寺庙跟寺庙的际遇都很难讲。唐朝有两个和尚,一个是玄奘,一个是义净,两个人都去了天竺,取回来的经书一个在大雁塔,一个在小雁塔,讲道理功绩上是一样的,就是一个比一个晚了几十年,一个游人如织,香烟袅袅,一个大雄宝殿没有佛像,方丈殿成了娱乐场所。
虽然是一个没有香火的寺庙,但是环境更好。
明清石刻,我平时会装模做样的去看这些东西,虽然绝大多数是狗看星星,但是偶尔能看出来一星半点的历史,还是很自豪的。
1300年的老树,据说还有1400年的,树洞都长空了。
房顶的琉璃瓦,皇家专用。
关中八景之一的雁塔晨钟,虽然正八经的古钟在钟楼里锁着,但是这个体验也是极好的,5块钱3次,很良心啊。
小雁塔的武举题名碑,偏安一隅,可能很多人找不到吧,还是很清晰的。
东院停车场的栓马柱,竟然有一种凌乱美,这个季节很适合拍照啊。
扎着小辫子的石人。
石马
这是个什么摆法?
不文明的行
山门,其实是正门!外面以及周围正在修广场,跟八仙庵一样!上次专门绕到外面看了眼,曲江系的!
对于修广场,不知道别人怎么看的,反正我很不爽,尤其是曲江系,想想大明宫,楼观台,法门寺就知道以后的小雁塔是个什么样子,还能不能这么愉快的来小雁塔遛弯就不知道了。
在一个城市中,当你看不到500年前的影子,看不到100年前的影子,甚至连50年前的影子都找不到时,你会不会感到恐慌?
小雁塔的西边是西安市博物院,很清真的风格,藏品虽然不多,但是很有特色,下次写个博物院奇妙之旅吧,这次文章就到这里!
欢迎关注公号“西安旅行与娱乐”以吃与玩为名,陪你一路看尽长安城。
同城活动&深度体验已上线,欢迎订阅
小雁塔是中国古代文化名城西安的重要景点之一,它以古老的建筑风格和珍贵的文物闻名于世。小雁塔的著名景点包括:
1. 小雁塔本身:小雁塔是一座古老的佛塔,高约43米,为七层楼阁式塔楼,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塔之一。
2. 法门寺:小雁塔位于法门寺内,法门寺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刹之一,也是世界佛教联谊会的创始寺院之一。
3. 大雁塔:与小雁塔相对的是大雁塔,两座塔因为名称相似而得名,大雁塔是另一座著名的佛塔,高约64米,也是西安的重要景点之一。
4. 石经坊:小雁塔附近还有一处石经坊,保存了大量的碑刻和石刻,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址之一。
这些景点都展示了古代建筑和佛教文化的魅力,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和研究。
纸上画一座七层高的塔,并在每一层上画塔檐,之后用彩色画装饰即可。
小雁塔建于唐景龙年间(707―709),是唐代著名佛教寺院献福寺的佛塔,位于大荐福寺内。荐福寺的原址在唐长安城的开化访,创建于公元684年,原名献福寺,建于唐睿宗文明元年,是唐高宗生日,宗室皇族为他“献福”而建造的。唐代高僧义净曾居此译经。她曾是唐太宗的女儿香橙公主的住宅,睿宗文明元年(公元684年)立为大献福寺,武则天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改称大荐福寺。 唐中宗再次登基后,在开化坊南面的安仁坊西北角修建了寺塔,塔园大门向北开,正好与荐福寺门隔街相望。后荐福寺搬到了塔院中,塔寺和一,也就是今天的小雁塔所在地。这座密檐式砖塔略呈梭形,原高十五层,现余十三层,高43.38米,共 15级,现存13级,其平面呈正方形,底边各长11.56米,每层迭涩出檐,南北两面各开一门。底层南北各有券门,上部各层南北有券窗。底层南北券门的青石门相。门框上布满精美的唐代线刻,尤其门媚上的天人供养图像,艺术价值很高。塔身从下面而上,每一层都依次收缩,愈上则愈细,整体轮廓呈自然圆和的卷刹曲线,显得格外英姿飒爽。塔底南门入口的石质弓形门上,刻有阴文蔓草花纹和天人供养的图像,与大雁塔的门楣相同。但因年久及保护不善,已残缺不全,模糊不清。 小雁塔建于唐景龙年间,塔形似大雁塔,因塔身小,故称“小雁塔”,比大雁塔年小55岁,小雁塔在一千二百多年漫长的岁月里,经受了风雨的侵蚀和70余次地震考验,历史上曾经历过三次离合,这种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迄今未得到十分令人满意的解释。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陕西地震,据民间传说,塔身裂缝从上到下宽约尺余,第一次自裂自合,可是过了几十年,又一次大地震,竟使原来的裂口“神合”了。在小雁塔门楣刻石上有记叙:“明成化末,长安地震,塔自顶至足,中裂尺许,明澈如窗牖,行人往往见之。正德末,地再震,塔一夕如故,若有神比合之者。”其后又有两次这样的现象发生。一个砖塔经过6次地震不倒塌,反而自然复合起来,确是一件奇事。相关典故: 雁塔晨钟:荐福寺的钟楼悬有一口金明昌三年(1192年)铸造的大铁钟,高3.5米,口径2.5米,周长7.6米,重10吨。它原是武功崇教禅院故物,后来流失沉落河底。清康熙年间,有农妇在河畔捣衣,忽然听见石中发出金属声响。人们掘开石头,重新发现这口巨钟,于是移入西安荐福寺。清代每天清晨敲钟,声闻数十里,钟声嘹亮,塔影秀丽,“雁塔晨钟”遂成 “关中八景”之一。清代诗人朱集义题诗写道:“噌弘初破晓来霜,落月迟迟满大荒。枕上一声残梦醒,千秋胜迹总苍茫。”这就是著名的长安八景之一“雁塔晨钟”的生动写照。 义净法师: 如同慈恩寺与玄奘关系密切一样,荐福寺则使人想起唐代另 一位高僧义净。义净也曾游学印度多年,不过,他由海路自广州离开中国h。公元671年,义净只身搭乘波斯商船出国,先到印尼 苏门答腊,后转抵印度,也在佛学中心那烂陀寺留学11年,又游 学印度各地,经历30余国,于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回到祖 国,带回梵文经典400余部。义净回到长安后,在荐福寺主持怫经译场,共译经56部,230卷,是玄奘之后在佛经翻译上取得成 就最大者。他还将途经海道诸国和所闻赴印度求法高僧的情况,撰 成《南海寄归内法传》和《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是研究中印文化交流史的珍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