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有什么禁忌?

尚莱雅旅游网 0 2024-12-14 13:18

一、瑶族有什么禁忌?

瑶族禁忌总结了8个:

1、忌用脚踏火炉撑架。

2、忌在火炉里烧有字的纸张。

3、进入瑶家忌穿白鞋和戴白帽,因为象征丧事。

4、忌坐门槛。

5、穿草鞋不能上楼。

6、不能坐主妇烧火的凳子。

7、到木排上,忌“伞”,言及“雨伞”时,要说“雨遮”,因“伞”与“散”谐音。

8、遇人伐木时,忌说“吃肉”、“死”之类不祥之语等等。

二、瑶族语言有?

瑶族三大使用语言:勉语,布努语,拉珈语,拉珈语是茶山瑶的母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分大力在中国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使用人数约五千人,内部无方言差别。

拉珈是茶山瑶的自称,即山人的意思。茶山人口8600人,其中能够不同程度掌握拉珈语的茶山瑶一只7000人,茶山瑶起源于百越,与其他瑶族拥有不同的族源,但大士风俗,服饰,文化上与同寸羊居住太上大瑶山的其瑶族差异不大。

三、瑶族人有什么特点?

瑶族的特点是大分散、小聚居,居住在山区。瑶族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本民族自己的文字。

关于瑶族的来源,说法不一,或认为源于“山越”,或以为源于“五溪蛮”,或认为瑶族来源是多元的。但大多数人认为瑶族与古代的“荆蛮”、“长沙武陵蛮”等在族源上有渊源关系。

秦始皇建立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后,采取迁“谪戍”民于边疆民族地区的政策,从中原派 大批汉人进入长沙、武陵蛮地区,带来了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促进了这些地区生产的发展。西汉时,武陵蛮地区的蛮人按丁计税,到了后汉仍对蛮族征收“徭税”。永和元年(136),由于“徭税”过处重,包括瑶族先民在内的武陵蛮纷纷起义。

南北朝时,瑶族先民已分布到“东连寿春(今安徽寿县),西通上洛(今陕西商县一带),北接汝颍(今河南东部及安徽西北部)”的广大地区。这一时期瑶汉经济文化交往密切。唐代瑶族主要分布在湖南及广东、广西境内,史称莫徭蛮。莫徭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宋王朝对瑶族地区采取“以夷制夷”的政策加以控制,部分瑶族地区在土官或土酋的统治下,加速了封建化的进程。 在瑶族的历史上,有一次重要的迁徙。元朝时期,官员派人前来征税,当地瑶民热情款待,以至官员忘了回衙,衙门误以为瑶民杀了前来征税的官员,故派兵前来剿杀,瑶民被迫迁徙分转各地,临前将牛角分成十二节由十二姓掌管,相约千年之后在回故地。

元、明、清时期,瑶族的分布已遍及广西、广东以及湖南西南部和云南、贵州的部分山区,社会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发展较快的地区已接近汉族地区的水平,而偏远地区的瑶族“随溪谷群处”,甚至不从事农耕,以猎山兽为生者,一部分尚处于原始社会发展阶段。由于封建王朝剥削、征剿屠杀,明末清初,部分瑶族逃至越、老、泰等国边境。至20世纪70年代,在越、老、泰等国的部分瑶族分别迁徙到美、法、加拿大等国居住。

历史上,瑶族和苗族有密切的亲属关系,同源于秦汉时的“武陵蛮”部落。大约在隋代,居于湖南、湖北一带的瑶族和苗族已分化成两个族群。云南的瑶族是明、清以后分别从两广和贵州迁入文山境内的。以后又分迁到红河流域和墨江、勐腊等地。云南的不少瑶族不仅会说本民族的语言,还兼操汉语、壮语和苗语,是有其历史原因的。

四、恭城瑶族有什么好吃?

1、恭城油茶:油茶的统一制作方法以老叶红茶为主料,用油炒至微焦而香,放入食盐加水煮沸,多数加生姜同煮,味浓而涩,涩中带辣。恭城一带还再加磨醉的花生粉,使味道多了醇厚少了涩,并因煮的时间恰到好处,使恭城油茶被举为各地油茶之冠,享誉桂北和广西各地。

2、柚子叶粑:是恭城瑶族自治县特有的小吃。它的烹饪过程像蒸包子。蒸的时候锅下面放少量的水,锅上用有洞的隔离铁板分层来放。柚子叶粑它的主材料不是用面粉,而是用糯米粉。

3、芋头粑:将恭城特产槟榔芋切成指头大小果颗粒,放于黏米浆之中,在锅中都成半熟状,再置于盆中蒸煮而成,食用时,切片于锅中油煎,其芋头清香四溢,别有一番风味。

4、酸炒干鱼仔:酸炒干鱼仔是广西桂林的一个特色美食菜。制作这道菜的主料干鱼仔是用桂林的漓江鱼,用炭火熏过后在太阳底下晒干而成。这道菜中的酸,可以选用酸豆角或酸笋。这道菜口味鲜美、用料独特,是桂林本地家常菜的席上客。

5、瑶乡甜酒:一般为2度左右,它通过糯米发酵酿制而成,甘甜、醇香。

6、恭城油茶鱼:油茶鱼的鱼可以选用草鱼、鲤鱼、石斑鱼等,以石斑鱼为佳。新鲜的石斑鱼经清理后,切成又薄又大的鱼片,剔出的鱼骨可放入油茶中当底锅,也可以油炸食用,而鱼头则可配以桂林本地土椒西红柿红焖,可谓一鱼多吃。

五、广东瑶族特产有什么?

瑶族特产一:瑶家大糯米白糍

瑶族有哪些小吃 瑶族有哪些特产

  瑶家大糯米白糍是瑶族的传统名吃,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其制作工艺比较精细,选用糯米为主要原料,将糯米蒸熟,然后杵舂,这样所制作出来的白糍软糯可口,食用方法多样,可煎可炸可蒸。

瑶族特产二:恭城油茶

瑶族有哪些小吃 瑶族有哪些特产

  恭城油茶是瑶族的传统名吃,油茶的统—制作方法是以老叶红茶为主料,用油炒至微焦而香,放入食盐加水煮沸,多数加生姜同煮,味浓而涩,涩中带辣。恭城一带还再加磨醉的花生粉,使味道多了醇厚少了涩,并因煮的时间恰到好处,使恭城油茶被举为各地油茶之冠,享誉桂北和广西各地。喝油茶不分季节,一年四季、一天早晚都喝。客人到来则不分早晚,随时煮好奉客,而且更为丰盛。

瑶族特产三:瑶家竹筒饭

瑶族有哪些小吃 瑶族有哪些特产

  瑶家竹筒饭是瑶族的传统名吃,选用大米,烤肉,已经刚看下来的新竹为主要原料,将浸泡的大米和咸菜烤肉等,放入竹筒内,放进明火堆煨饭至熟,这样制作出来的竹筒饭清香扑鼻,十分美味。

瑶族特产四:星子扣肉

瑶族有哪些小吃 瑶族有哪些特产

  星子扣肉是瑶族的传统名吃,是宴席上的主菜,每逢年节或宴请宾客,无扣肉则不成宴。其制作方法精细,用料考究,选用带皮的五花猪肉,老抽,甜酒汁,采用传统的制作方法制作而成,所制作出来的星子扣肉肥而不腻、松软爽口、浓香四溢。

六、瑶族和傣族有什么区别?

瑶族和苗族可以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具体区别因地区分布不同而不同,两族之中都有纷繁复杂的支系之分,同一民族各个支系可能千差万别却可能和另一民族的某一支系及其相似。

首先要知道的一点是:虽然苗族和瑶族在中国都是少数民族,但放眼世界都算是人数不少的族群,历史变迁,岁月更流,政策影响等多重原因使得内部支系众多,各个支系差异众多,甚至不能互相通话。这就好比到了国外我们都是中国人,但是在中国,我们却又分别是广东人,福建人,山西人,有些地方的方言能互相听懂,有些地方却只能鸡同鸭讲。

我对瑶族的了解胜过我对苗族的了解,所以我是从瑶族的角度去分析苗瑶之间的关系和区别,有不同意见可以在评论区提出来我们可以一起探讨。

瑶族支系按照语言分,可以分成4个大的支系,苗语支,瑶语支,汉语支和侗语支。

人数最少的是侗语支,也就是茶山瑶,只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瑶族自治县大瑶山地区的29个村落有分布。现在不知道有没有2万人。他们使用拉珈语,属于侗台语族,与侗语接近。茶山瑶是瑶族支系中非常特殊的一支,茶山瑶与其他瑶族拥有不同的族源,更可能起源于百越。但是在在风俗、服饰、文化上则与同样居住在大瑶山的其他瑶族差异不大。我认为他们是瑶族化了的百越人,在大瑶山与其他瑶族共同构建出了同一个族群概念。

其次是汉语支,也就是平地瑶。平地瑶主要分布在湘南桂北,使用汉语方言。总体来说是汉化程度最高的瑶族,与当地汉族婚配慢慢融合形成。不过可千万别觉得平地瑶说的汉语一般人能听懂。。。除了恭城平地瑶直接使用西南官话,其他地方的平地瑶说的语言基本只有他们自己能懂。

以上这两支和苗族差别非常大,民族认同上基本和苗族没半毛钱关系。

其实瑶语支和苗语言在民族认同上基本也和苗族没半点关系。

苗语支瑶族是瑶族中第二大族群,主要的组成部分是布努人,主要分布在广西。湖南的花瑶也是说苗语的,但是人数非常少。布努人曾经是中国最大的未识别民族,后来被归到了瑶族。很奇怪哦,布努人居然被归到了瑶族。说实话,他们和瑶族真的差很多。首先就是语言,他们说的语言属于苗语,和人数很少且一般操双语甚至三语的茶山瑶不同,他们是高达40多万拥有成片聚居区的苗语使用者,和汉化了的瑶族平地瑶也不同,他们没有盘王祖先认可,而是密洛陀祖先认可。和瑶族的长鼓文化不同,他们使用的是铜鼓。除了身份证上写着瑶族,我真的不能想到有多少东西是瑶族的。。。

布努人更像是被壮族文化影响了的苗族。

瑶语支是最人数最多,最“正宗”的瑶族支系。而苗族中的海南苗族其实就是最正宗的瑶族,说的是瑶语中的门方言,可以和一些蓝靛瑶无障碍通话。海南苗族的几个大的姓氏:盘,盆,邓,黄等是瑶族传统的十二姓氏,同时也是瑶族的大姓。祖先信仰和瑶族一样是盘王信仰,宗教婚嫁饮食等习惯也和蓝靛瑶大同小异。但是人家是苗族。

至于苗瑶之间的认同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基本就是另一个民族的人,并没有什么认同感。

另外瑶族原来被叫做徭族有两种说法,一是瑶族不愿意为官府服徭役,谓之“莫徭”,后来变成了徭族,二是瑶族为官府服徭役,谓之“傜族”。

瑶族的名称最早见于《梁书·张赞传》:“零陵、衡阳等郡,有莫徭蛮者,依山险为居,历政不宾服”。《隋书·地理志》载:“长沙郡又杂有夷蜒,名日莫徭。自云其先祖有功,常免徭役,故以为名。”《宋史·蛮夷列传》载:“庆历三年,桂阳监蛮僚内冠,诏发兵捕击之。蛮僚者,居山谷间,其山自衡州长宁县,属于桂阳、郴、连、贺、韶四州,环行千余里,蛮夷居其中,不事赋役,谓之徭人。”

说瑶族是服徭役的人也有,宋人周去非所著的《岭外代答》说:徭人者,言其执徭役于中国也

我更认同前者所说的是因为不愿意服徭役,所以称为傜族。

首先《岭外代答》为南宋周去非任桂林县尉及两次任钦州教授期间所撰写的笔记。属于个人笔记,说不准人家就是接受了错误信息搞错了。我还有西安的朋友和我说某族不吃猪是因为猪是他们的祖先呢,这把我给整懵了。

其次,瑶族民间流传的用汉文记录的瑶族历史文献《过山榜》(也叫《评皇券牒》、《过山照》、《过山帖》、《盘古皇榜文》、《盘古圣皇榜文券牒》等等)说:瑶人不服劳役,不交赋税。这和史书记载是相符合的。

七、瑶族有什么民族特色?

瑶族习俗很有民族特点,瑶族男女服装主要用青、蓝土布制作。男子喜着对襟无领的短衫,下着长裤或过膝短裤。妇女喜着无领大襟上衣,下着长裤、短裙或百褶裙。瑶族妇女的头饰式样繁多,风格别致。少女、未婚或已婚妇女从头饰上就可以区别。

八、瑶族有什么风俗习惯?

 瑶族风俗习惯  瑶族服饰丰富多采,不同地区和支系也有所不同。男女服装主要用深青、蓝土布制作,男子喜着对襟无领的短衫,下着长裤或过膝短裤,一般束腰带,南丹县“白裤瑶”男子则喜欢着长及膝盖的绣边白裤;妇女一般着无领大襟上衣,以带束腰,下着长裤、短裙或百褶裙,也有的着后长前短的过膝长农,在显眼处绣以彩色花边,现年轻人平时多着汉装,只在庆典时换上民族装。妇女头饰式样繁多,风格别致,常戴耳环、手镯、银牌等银饰,乘上彩色丝带,大瑶山部分妇女头上戴的弧形大银钗,重量达1斤左右,从瑶族妇女的头饰就可区分少女、未婚妇女、已婚妇女及属于哪个瑶族支系。  饮食:瑶族饮食以大米、玉米、红薯、芋头为主,部分地区盛行“打油茶”,大瑶山瑶族喜欢腌制“鸟酢”、“兽肉酢”,并作为待客上品,有的则腌制熏猪肉、熏牛肉等风味独特的食品。  居住:瑶族住房为竹木材料,一般一栋三间,长方形,也有的建成干栏式楼房,多依山建造,聚族而居。  婚俗:瑶族未婚青年男女恋爱较为自由,利用节日庆典、集会和农闲走村窜寨,通过对歌或其他途径建立感情,互赠信物,自主婚姻;也有的须经父母同意,请媒说合,方可成婚。瑶族招婿现象较为普遍,一般不与族外通婚,随着经济发展,与外界交往逐渐密切,族外婚也开始增多。  丧葬:农村瑶族丧葬以土葬为主,有部分地区和支系实行火葬、崖葬、挂葬。  禁忌:妇女生产满月前不喜欢外人来访;婚嫁日期不能选在父母的忌日;男女对歌时不能坐在同一张凳子;在妇女面前不能说粗口;堂屋内不许吐痰;男人忌讳坐在碗橱前面。辈男女以兄弟姐妹相称,忌讳“姐夫”、“妹夫”等称呼  瑶族人民丰富多采的生活习俗,是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瑶族人民居住条件、生活环境、历史遭遇、卫生条件、生活方式、生产发展水平、宗教信仰和审美情趣的反映,是瑶族人民共同生活及其思想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居家习俗  大山区瑶族住房多为“茅寮”,四壁用小木条扎成,俗称“千个柱头下地”。上盖杉皮或茅草。有少量木板房,多为一栋三间,名曰“三间堂”。正屋两侧多用杉条另辟两间,俗名“披杉”。东间堆放杂物或作畜圈、厕所;西间作伙房、洗澡间。瑶族习惯洗热水澡,不论寒暑,每日一次。另有一种“吊楼”式木板房,一半在平地上,另一半依山势坡度用树木支架起来,上面居人,下面放东西,俗称“瑶家吊脚楼”。现在,“茅寮”式房屋逐渐减少。  丘陵地区的瑶族,住房多砖木结构,上盖青瓦、二层窗户形式的“三间堂”楼房。楼上虽有窗户,较矮,不住人,用作储存室。中堂开大门,两侧有侧门。  生产习俗  进入大山区的瑶族,当时因地广人稀,实行插标占地,刀耕火种,“种了这山种那山”。后随着人口增多,封建统治势力逐渐向大山区深入,瑶民的土地逐渐被侵占,为了生计,被迫借土耕种。借土的条件:“种树还山”。即瑶民在借种的土地上,播种作物时,要为“山主”种上林木;在护理作物时,要结合护理林木,待林木成长,土地不能再种作物时,才把土地和林木交还“山主”,再到别处借土耕种。造林,习惯“插条”和林粮间作。  粮食作物以玉米、红薯、旱禾、小米、乔麦、山芋为主,间种油桐、棕片、茶叶、药材等,肥料就是利用新伐地土壤中的腐殖质和烧垦的草木灰。生产工具主要是锄头镰刀、斧头,辅以竹木工具。运输主要靠人力背、挑。背篓是瑶民最习惯用的运载工具。劳动形式,以户为单位,男女同劳动,需要请帮工时,被请的人不管自己的事多忙,都得去帮助。垦植大片山场,则采取按户或按劳动力入股,秋后按股分红的方式进行集体劳动。  打猎是大山区瑶族人民的生产内容之一。主要是打野猪,只要发现野猪危害作物,就集体进行围猎,直至捕获或赶走为止。围猎时1~2人带猎犬觅踪,其余人守卡。捕获野兽的分配既使是背着的小孩,也可分得一份。个人捕猎,主要是放套绳和装弩。  婚恋习俗  婚前交友历来,瑶家青年男女,交友恋爱,比较自由。在生产劳动,赶圩作客,节日聚会中,多以歌声为媒介,表达爱恋之情。一经双方同意,即可互相往来,父母不加干涉。这种行为,男方称为“交客姑”,女方称为“带后生”。到正式结婚时,如新郎不是初交之友,男友则必须备一篮子礼物(糖食及梳妆用品),送给女友,名曰“拿篮子”。女方备一包袱,内装云头鞋、带子等,作为回赠,叫做“丢包袱”。  在大山区,盘、赵两姓可同姓通婚,其它各姓一般为异姓通婚。但瑶汉一般不许通婚,民国时期,稍有松动。解放后,民族交往日多,团结融洽,通婚之禁,基本放开。  婚姻形式主要是“赘婿”(即招郎),瑶语叫“纠千”。男到女家落户,通常要写“赘书”,内容为赘后男子的义务和权利、子女承祀、财产继承等条款。入赘者一般要改名换姓,按女家排辈,也有少数夫妻换姓的。赘婿还有另外两种形式,一种叫“两边走”,男方仍用原来姓名,夫妻共同照顾双方父母,所生子女,第一个随母姓,第二个承父姓,以此类推;另一种叫“明招暗讨”,这种婚姻多因女方父母年老,弟妹年小,家里无劳力,一旦上述条件改变,男则携妇归家,所生子女随父姓。女嫁男家的,主要在平地瑶中,妻保持原姓,子女随父姓。  结婚仪式男到女家入赘的,婚事由女家操办,新郎由一群未婚青年陪送步行,女家鼓乐半路相迎,晚间举行拜堂仪式,并遍接亲友(有的不请自来),“坐歌堂”通宵达旦。女到男家的,出嫁前,女家“坐歌堂”,出嫁日,新娘由父兄或娘舅背负出门,然后,本村姑娘陪送打伞步行到男家,举行拜堂仪式,接受亲友祝贺。  离婚与再嫁(赘)岭东高山瑶,妇女地位较高,婚后双方共同劳动,如感情不合,任何一方都可提出离婚。一般请村寨老人“喝茶”,提出离婚原因,经调解无效,就“判”离婚。夫妻拿一节竹筒到山上,一刀劈为两半,各执一半,相背而行,就此分手。入赘男子,如违反“赘书”条约,女即可“休夫”,财产全部归女方。寡妇再嫁不受限制,但严禁兄终弟继、姐去妹继的婚姻结合。解放后,瑶族人民按“婚姻法”规定办理手续。  哭嫁姑娘出嫁前,遍接至亲好友及村中姐妹,来家聚会,连续两晚,头晚茶点相待,夜晚设酒宴。宴后齐集堂屋,唱“女歌”、道私情或笑语逗乐,“坐歌堂”。新娘则按辈份依次向亲友“哭嫁”,亲友赠送“红包”。  打新郎婚后三日,新郎回门到岳家,女方村中妇女,相约而至,争打新郎,以示今后不可虐待新妇。有的村寨,则是婚后第一个春节,新郎到岳家拜年,村中青年男女,敲锣打鼓(有时还要耍龙舞狮),向新郎祝贺,新郎则回赠“红包”,这也叫打新郎。后来逐渐演变成全村妇女小孩索取“喜彩”钱,否则,便不罢休,有时弄得新郎大为尴尬。  丧葬习俗  瑶族都实行土葬,老人垂危时,便为之梳头、淋浴、穿寿衣,亲属守侯“送终”。死后移置厅堂(男左女右),全家举哀,子女前往亲友报哀,择吉安葬。停柩一般三天,请师公做“道场”。家贫者则一碗水为之“开路”。死者若是师公,则要请同等水平的师公念咒,将尸体用红布捆在坐凳楼梯上,法事完后才入棺。  出殡时,师公只引送到门口,由孝男或孝女,手持火把或菜刀引路上山。高山瑶不讲究什么“风水”宝地,只要在离住房不远的山脚,选上一地,即行安葬。  现在,瑶族已经实行殡葬改革,丧葬办法开始试行火葬。

九、玉林有瑶族吗?

有 我国民族分布有“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因此民族分布各式各样在各个地方都有 而且瑶族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境内 玉林地处广西所以有瑶族很常见不仅仅在广西,云南我国很多省份也有瑶族人民的存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有56个民族,组成56个民族一家亲

十、文山有瑶族吗?

文山是有瑶族的。

文山州境内的瑶族主要分布在富宁、麻栗坡、广南三县,其它县市也有分布,有洞波、猛硐两个瑶族乡,主要居住在山区或半山区,呈大分散小聚居格局,大多数聚族自成村落,与壮族、苗族村寨相睦邻。文山州的瑶族人口有8.26万人,占总人口的2.36%,居全州少数民族人口的第四位。

上一篇:重庆观音桥周边有哪些好吃的美食推荐?
下一篇:伊犁维吾尔族由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