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花节属于哪个少数民族的端午节?1白马藏族,2苗族
采花节属于哪个少数民族的端午节?1白马藏族,2苗族
1.白马藏族 采花节是中国白龙江流域甘肃南端的博峪藏区的节日风俗,博峪藏区素有甘肃西双版纳之称。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当地的男女老少一起举行采花节。采花节是花神的祭节。采花节在藏民中又叫“女儿节”,是南坪县博峪一带藏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举行,节期两天。采花节是一种很富有民族特色的节庆活动。它大致可分为“抢水”、“采花”和“祝福”三个部分构成,其中“采花”和“祝福”都与民族歌舞相结合。节日由“抢水”活动拉开序幕。
简述藏族面具的艺术特色
藏族面具分为两种,一种为白马藏族木雕面具,六具为一组,其中男面四个,女面两个,传说为白马人的先祖四弟兄和两姐妹,人们尊称为“神具”,用作每年正月十五村民敬神祭祖跳面具舞的特用道具,流传在甘肃陇南地区文具白马峪一带。这种面具起始年代无据可考,现经长者回忆先辈传说,最晚也在清代。其雕制材料为坚硬的山杂木,眼部和鼻部雕有透孔,能观望通气。起舞时在面具的顶部还要用色纸做成白花和锦鸡翎羽进行装饰。下颌部扎上红绸遮挡脖颈,给人以逼真感。男面具雄伟煞戒,女面具慈善祥和,雕刻手法粗犷细腻兼蓄。另一种是甘南纸塑面具,用作寺院晒佛节时跳面具舞的道具,亦敬奉为“神具”。每组面具中有两个煞神,一为牛魔王,一为魔窟鬼面,均有传说来历,流传于甘南州的大小寺院中。此种面具先用纸浆在模具上塑制出来,再进行绘画形状呈圆柱型,眼部和鼻部也有透孔,还配有特制的服装和靴子。据传,这种纸塑面具有近千年的历史。 本图为甘南地区的纸塑面具,具有浓郁的甘南藏族民间艺术特色。
甘肃的藏族面具分为两种,一种为白马藏族木雕面具,六具为一组,其中男面四个,女面两个,传说为白马人的先祖四弟兄和两姐妹,人们尊称为“神具”,用作每年正月十五村民敬神祭祖跳面具舞的特用道具,流传在甘肃陇南地区文具白马峪一带。这种面具起始年代无据可考,现经长者回忆先辈传说,最晚也在清代。其雕制材料为坚硬的山杂木,眼部和鼻部雕有透孔,能观望通气。起舞时在面具的顶部还要用色纸做成白花和锦鸡翎羽进行装饰。下颌部扎上红绸遮挡脖颈,给人以逼真感。男面具雄伟煞戒,女面具慈善祥和,雕刻手法粗犷细腻兼蓄。另一种是甘南纸塑面具,用作寺院晒佛节时跳面具舞的道具,亦敬奉为“神具”。每组面具中有两个煞神,一为牛魔王,一为魔窟鬼面,均有传说来历,流传于甘南州的大小寺院中。此种面具先用纸浆在模具上塑制出来,再进行绘画形状呈圆柱型,眼部和鼻部也有透孔,还配有特制的服装和靴子。据传,这种纸塑面具有近千年的历史。 本图为甘南地区的纸塑面具,具有浓郁的甘南藏族民间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