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有哪些小吃 上海旅游美食攻略
上海有哪些小吃 上海旅游美食攻略
上海特色菜推荐 上海美食街推荐 上海本帮菜 上海面食 上海老洋房菜馆 上海是个海纳百川的城市,几乎所有的中国菜系都汇聚在这里,世界各地的佳肴也都能在上海觅到踪迹,融会中西精华而又别具韵味的本帮菜更是不可不尝。 上海特色菜介绍 南翔小笼馒头南翔小笼包为上海郊区南翔镇的传统名点,素负盛名。因其形态小巧,皮薄呈半透明状,以特制的小竹笼蒸熟,故称“小笼包”。市内也有两家制作小笼包著名的店家。一家是豫园商城内的南翔馒头店,另一家是西藏路延安路口的古猗园点心店。 高桥松饼用精白粉、熟猪油、绵白糖、赤豆、桂花为原料,精细加工而成,滋味甜肥,松酥爽口,为高桥四大名点(松饼,松糕、薄脆、一捏酥)之一。淮海中路瑞金路口的高桥食品厂门市部专营。 素菜包子素菜包子是豫园附近“春风松月楼”的特色点心。其特点是包子表面洁白,馅心绿中生翠,采用青菜,面筋,香菇,冬笋,香豆腐干等原料,配以香油,糖等调味,故一开竹笼,满室生香,其色,形,味三者俱佳。 小绍兴鸡粥小绍兴鸡粥店,因操作师傅是绍兴人而得名。鸡粥的特色是用鸡汁原汤烧煮的糯米白粥,鸡肉皮脆骨香,肉呈白色,鲜嫩可口,食之无穷。小绍兴鸡粥店位于云南南路,已久负盛名。 白斩鸡 “说起白斩鸡,要数小绍兴”,这已成为了许多上海人的口头禅。由于“小绍兴”精选上海浦东一带所产著名的“三黄鸡”,质量好、味道鲜美,而赢得了广大顾客的喜爱。“小绍兴”也成了上海久负盛名的名店。 擂沙团是设在襄阳南路的“乔家栅点心店”经营的名点之一。约有50多年历史,把包有鲜肉,豆沙,芝麻等各种馅心的糯米汤团煮熟后沥干,滚上一层特制的赤豆粉,入口香糯,具有浓郁的赤豆香味,还有爽口和携带方便等特点。 排骨年糕排骨香酥鲜嫩,年糕香糯适口,汁浓色艳,为上海人喜食的小吃品种。最闻名的店有四川中路福州路口的“小常州”和“鲜得来”点心分店的排骨年糕。西藏南路金陵路口光明中学北侧的“鲜得来”是生意不错的一家。 鸡鸭血汤鸡鸭血汤是城隍庙大门边“松盛点心店”供应的传统小吃,其特点是汤清见底,汤里的血块什件,清爽味美,主要是选料精细,烧煮独特之故。 蟹壳黄用油酥加酵面作坯,做成扁圆形小饼,面上粘着一层芝麻。贴在烘炉壁上烘熟,形圆,色黄似蟹壳。馅有葱油、鲜肉、白糖、豆沙等。石门一路威海路口吴苑饼家,是供应蟹壳黄的名店。 开洋葱油面开洋葱油面是豫园附近“湖心点心店”的特色面点,素有“葱油香飘九曲桥”之说,其特色是开洋葱油,拌以面条,入口润滑爽口又鲜又香。它是用苏北家乡熬出的深红带黄的葱油,加上特制的开洋,故闻之开胃,食之浓香,是四季皆宜的小吃。 八宝辣酱是著名的上海特色菜之一。以八种禽、肉、菜果为主要原料,通过拌、炒烹饪而成。味道香中带辣,故名“八宝辣酱”。由于菜的原料多样,因此颜色丰富,润泽光亮,鲜香微辣,咸甜适中。 生煎馒头曾闻名于旧上海的丰裕生煎和油豆腐粉丝汤,至今仍是丰裕饮食店的特色招牌。因为价格便宜,而且量也多。既能当主食,又能当点心。像这类中式快餐店在上海颇受欢迎。 桂花甜酒酿 用糯米加甜酒药焐发而成的桂花甜酒酿,是上海人很喜欢吃的风味小吃。甜甜的,还有一股奇特的清香,沁人心肺 青团 青团色泽碧绿光亮,是一种加入草汁的米粉团子。口感清淡,略带香味。每到清明,上海人就有吃青团的习俗。 包脚布所谓“包脚布”,就是鸡蛋饼夹油条,里面再加甜蜜酱抑或辣椒酱、适量的榨菜、香菜,包起来象旧时的铅笔盒一样,是上海街头的经典小吃。 鲜肉锅贴锅贴被人戏称是生煎的兄弟,是一种煎烙的馅类小食品,制作精巧,味道精美,多以猪肉馅为常品,根据季节配以不同鲜蔬菜。包制时一般是馅面各半,呈月芽形。锅贴底面呈深黄色,酥脆,面皮软韧,馅味香美。上海吃锅贴的地方很多,如盛记一品、“四海游龙”锅贴专卖店等。 枫泾丁蹄上海市郊金山县出产的枫泾丁蹄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采用黑皮纯种“枫泾猪”的蹄子精制而成,这种黑皮猪骨细皮薄,肥瘦适中。丁蹄煮熟后,外形完整无缺,色泽红亮,肉嫩质细。热吃酥而不烂,汤质浓而不腻;冷吃喷香可口,另有一番风味。 金泽状元糕产于上海青浦。采用优质纯粳米,用石舂碓成粉,配以白糖,经蒸、切、焙、烘等工艺制成。如和以适量松子粉则成松子状元糕;和以椒盐则成椒盐状元糕,宜不喜甜令及患胃病者食用。成品片薄,色泽金黄,味美气香,甘甜松脆,入口即溶,内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及多种微量元素,具有助消化、生津健脾之效。 响油鳝糊 这到菜以新鲜鳝鱼作为原料,把当天宰杀的鳝鱼切成断儿后,放入佐料,爆炒。颜色偏深红,油润而不腻,新鲜可口。
去台湾旅游,美食上有什么攻略吗
民以食为天;食是一种文化,台湾也不例外。称台湾为“美食 岛”,或者说“食在台湾”,都不过分。台湾物产丰富,粮食充裕,菜果极 多,禽畜甚众,渔产亦多。因此,台湾民间讲究饮食之风特盛。全岛共拥有餐馆约10万家,饮食摊位25万家,走在台湾大小城市的街头巷尾,餐馆、小食店一家挨一家。综观台湾入的日食三餐、宴宾佳馔和风味小吃,大致与闽莱、粤莱相同,但又有以下特色:
第一,台湾的饮食传统源于闽粤,但有变化,具有台湾本身的地方风味。例如闽南著名风味小吃“蠓仔煎”,在闽南是以地瓜粉调蠓仔 和蒜叶丝煎成。食前蘸辣酱或姜醋,通常是冬蠓盛时上市。而台湾的 “蠓仔煎”常年皆有,以地瓜粉和嫁仔为主料,配料陈蒜叶丝外,尚有 韭菜、葱或其叶类菜。食前佐以辣酱、姜醋、沙茶、咖喱、花生酱等。又 如粤民有食蛇者,闽人有食鼠者,而台湾民间鼠蛇皆吃,且创造出别具特色的鼠蛇莱馆,比闽粤更胜一筹。
第二,台湾风味小吃特别多。大陆各省有的,台湾无不具备,而且有许多独具台湾乡土特色的小吃食品;诸如饮料类的木瓜牛奶、爱玉冰、泡泡水、芋头冰等;糕饼类的金螺、银稞、大红色“米糕”等;面食类的度小月面、鳝鱼面等;肉品类的贡丸、山河肉、“棺材饭”等;海鲜类的炒生螺、炒九孔、西施舌、龙虾火锅以及彰化肉圆、基隆甜不辣、新竹贡丸;台南鼎边超;滋补类的四神汤、当归鸭等,无不有其独特风味和乡土气息。
值得一提的是,台湾各地包括各个小镇,都有名小吃,台湾人对此津津乐道。比如,桃园大溪有豆干,台北淡水有鱼丸、阿婆铁蛋和阿给,台北县永和市则有正宗的永和豆浆,新竹县市有贡丸和米粉,嘉义有鸡肉饭,南投有绍兴酒做的米糕,台中有太阳饼和阿水狮的猪脚……真是应有尽有。至于蚵仔面线、炒花枝、菜脯蛋、鱼羹、担仔面等,差不多全台湾的每个小店都有。但台湾朋友会告诉你哪一家最正宗,原因是它已经开了几十年,或者当初这一家是创始人。
第三,台湾食品中以米制品居多,且以甜为特色。
台湾是中国著名的“米仓”,各种米制品特别多,如馃、糕、糍、粽、饭、丸、卷等;其名目不下百种。台湾的糕馃店也很多,各店都有自己的祖传秘法,精制各类“招牌糕馃”以招徕顾客。由于台湾产糖多,故台湾食品向有“甜”的特色。宴席上的珍馐佳肴多有加糖者,如“炸鸡卷”上席,盘上心撤少许白糖,菜心肉丝蛋汤也必加糖。至于小店食品,则是甜品多、蜜饯多,即使是汤品亦然。
第四,小吃集中在夜市。
这些台湾名小吃,我都吃过,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至今齿颊留芳的还是淡水鱼丸、基隆庙口的螃蟹羹和高雄旗津的番茄切盘。在台北的淡水,做鱼丸、卖鱼丸的比比皆是。先将上等的鲨鱼肉打成浆,再加少许的芡粉和水,和匀之后,包进肉燥,丸子就做成了。淡水鱼丸很有咬头,吃的时候还要小心,先得把鱼丸咬开一小口,吸吮里面的肉馅和汤汁,然后才可以大嚼。基隆庙口的小吃摊从清朝同治年间就有了,现在有两三百个摊位。那里的小吃螃蟹羹由鲜笋丝、鲜香菇丝、发菜、螃蟹腿肉等6种材料做成,色香味俱全,坐在炉子边,一碗螃蟹羹下肚,觉得天下美味莫过于此。而高雄旗津的番茄切盘,是将带青的番茄切成块状,放在盘子里,蘸酱油和梅子粉后再送入口中,那种味道实在无法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