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侗族分布?
一、黔东南侗族分布?
答:黔东南侗族在各县均有分布。以黎平县分布最广,该县侗族约占全县总人口71%,是中国侗族人口最多的一个县,也是侗族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因而有“侗乡之都”的美称。黎平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政府驻德凤是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的府城,古城保留完好,有”杉海粮仓油壶”、侗族大歌之乡、鼓楼之乡等称号。
二、黔东南侗族的服饰有什么特点?
侗族服饰可分为妇女服饰、男子服装、童装。
妇女服饰又分生活便装和节日盛装,男子有一样,但是只是部分地区相似。
女装侗族妇女服饰大致可分为裤装、裙装两种类型,包括衣、裙、裤、鞋、发式、头巾和银首饰等。
而不同的类型中又有若干不同的款式。
镇远报京,剑河小广等地的女子服装多为右衽大襟裤装式。上装为右衽无领或矮领大襟衣,托肩、袖腰、袖口、襟边(从领口至衣摆)都镶以布滚或加花边,束腰带,下穿长裤,挽发盘顶或挽发偏髻、盘辫刘海、脑后绾髻等,脚穿无跟草鞋或是圆头花布鞋或勾头绣花鞋。
男装“对襟窄裤式”是侗族男子较普遍的服装,直领,对襟,袖窄,对襟上的纽扣一般为布扣,随年龄不同而扣子的颗数和口袋的个数均不同。
裤子一般是宽档窄筒,老年的相对宽些。
长巾包头。包头帕的式样有夸张造型的“角式”和端庄稳重的“团圆式”,多为紫色亮布长包帕或黑白相间的格子帕。
从江龙图的男子盛装,头罩青布无遮阳帽,外系银箍,箍上满挂吊着一簇簇鱼形银缀的银篓,左右两侧各插一支红蕊绿叶的银花和一丛丛仙鹤羽,上身着对襟开领的白衣,外套银纽红夹褂,上缀银珠银片,腰系红缎带,腰带两端悬丝线飘须,下身着长裤,足穿布鞋。
银饰侗族妇女的银首饰,大体可分为头饰、耳饰、项饰、胸饰、背饰、手饰及脚饰。头饰有鸟儿花丛状头花、头钗、银簪、银梳、发链、银围帽等;耳饰有耳环、耳坠、耳线等。
项圈有“棱”,“绞”,“细印”,“盘”等;胸饰有银胸牌、银锁链、银箍链和银珠链等;背饰有S形银锭和六面形、方包形银砣等;手饰有手镯、手钏、戒指等;脚饰有脚环,脚铃铛等;佩饰有鱼状银缀、飘篓腰带银缀等。
三、黔东南美食?
1、酸汤鱼
说到酸汤鱼大家还记得快乐大本营请去贵州的那位大厨吗?他就是贵州老凯里酸汤鱼的大师,酸汤鱼在贵州算得上是王牌菜,这当中又要以老凯里酸汤鱼正宗,在贵州黔东南有“做不来酸汤嫁不了人”的俗语。
酸汤鱼的做法来自苗族,原料是采用用野生小西红柿调制,加了木姜子、贵州酸笋的做成的酸汤,味道酸爽开胃,鱼片端上来,和涮羊肉,其他肉一起涮,然后在特制的蘸水(也就是辣椒水,贵州独有的调制方法,那酸爽才正宗)里滚上一圈。这蘸水是用腐乳、香菜、辣椒末再加上一勺酸汤搅拌成的,别具风味。下锅的鱼肉嫩而不肥,煮完鱼肉再煮白菜和豆腐,真是越煮越入味,一顿能吃几大碗。
酸汤鱼在贵州乃至全国都算得上独一无二
2、牛瘪、羊瘪
这是贵州侗族独具特色的食品之一。
所谓羊瘪,牛瘪就是牛羊胃和小肠里没有消化的草,哈哈是不是觉得很恶心,但是加工过的,很美味哟。
牛瘪,羊瘪又被称为“百草汤”,是黔东南地区独特的一种食品,深受侗族苗族人民喜爱,被黔东南少数民族视为待客上品。
“牛瘪”的制作工序复杂,人们将牛宰杀后,把牛胃及小肠里未完全消化的内容物拿出来,挤出其中的液体,加入牛胆汁及佐料放入锅内文火慢熬,煮沸后将液体表面的泡沫过滤后食用。其具有消炎解表、治疗炎症和感冒的作用。
3、腤鱼
苗族上等美味佳肴,只有在贵州黔东南你才吃的到。将鲤鱼从头到尾剖开,取出内脏,烤干后蒸熟。
将拌好的佐料装入鱼腹,用糯米草捆扎装入坛中。一两月后揭开,满屋飘香,酸辣美味可口。
4、腌鱼
腌鱼不同于腤鱼,是贵州黔东南侗族家人的传统美食。
5、鸡稀饭
我估计很多人没吃过,还有贵州的豆花鸡,鸡稀饭一般只有少数民族做,苗族有客人来家里时,杀鸡将里面的内脏取出后洗净,放入锅中,放入适量大米,煮成粥。
然后把鸡捞出,再将鸡血及其内脏入锅煮熟,味鲜可口,营养丰富,口水来啦我去。
6、烤香猪
香猪是黔东南的独有产品,烤香猪是侗族菜系中的重要菜肴,杀好的小香猪,在其表面涂刷香佐料后在炭火中慢慢烧烤,直到烤熟
食用时用手掰开撕成细块。其味既鲜美又麻辣,过后回味无穷。
7、腌韭菜根、大火葱
春末夏初,以韭菜根或火葱果为原料,拌以佐料,装入坛中。
半月后揭开坛盖,满屋馨香,食之清凉爽口,提神解暑,增进食欲。喝酒必备的
四、探索黔东南侗族的独特文化魅力
黔东南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东南部,是中国最大的侗族聚居区。这里保留着丰富多彩的侗族文化,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索的神奇之地。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片神奇的土地,感受侗族人民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独特的建筑风格
侗族人民的建筑风格独具特色,被誉为"活着的民族博物馆"。著名的吊脚楼就是侗族建筑的代表作之一。这种建筑巧妙地利用了地形,将房屋建在山坡上,既能防潮防寒,又能充分利用自然光线。吊脚楼的结构精巧,木料加工细致,体现了侗族人民的智慧和匠心。
除了吊脚楼,侗族人民还有许多其他独特的建筑形式,如鼓楼和风雨桥。鼓楼是侗族人民的文化中心,是村落的标志性建筑,也是重要的祭祀场所。风雨桥则是侗族人民为了方便出行而建造的,既实用又富有美感。这些建筑不仅见证了侗族人民的智慧,也成为了黔东南地区独特的文化符号。
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
侗族人民的民间艺术也是黔东南地区的一大亮点。银饰是侗族人民最著名的手工艺品之一,精美的银饰不仅是装饰品,也是重要的身份象征。此外,侗族人民还擅长制作刺绣和织锦,这些精美的织品不仅美观大方,也反映了侗族人民的审美追求。
除了这些,侗族人民还有许多其他的民间艺术形式,如歌舞和祭祀仪式。侗族人民的歌舞艺术源远流长,既有欢快活泼的舞蹈,也有悠扬动听的歌谣。而侗族人民的祭祀仪式则体现了他们对自然和神灵的虔诚崇拜。这些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成为了黔东南地区独特的文化名片。
独特的生活方式
侗族人民的生活方式也颇有特色。他们重视集体合作和互帮互助的传统,在生产和生活中都体现了这一理念。比如,侗族人民有"三月三"的集体劳动传统,村民们会一起种田、修路、建房等,体现了侗族人民的团结互助精神。
此外,侗族人民还保留着许多独特的节庆习俗。著名的"苗年"就是侗族人民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五、黔东南侗族有多少个支系?
侗族六大支系是指坐落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境内的侗寨群,主要分为六大支系,即三宝侗寨、七十二侗寨、肇兴侗寨
六、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口?
需要明确是哪年的人口。
据黔东南州统计局统计,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通过官网正式公布了截止到2020年11月1日零时全州人口的基本情况。
普查公报显示,黔东南州常住人口为3758622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81891人相比,增加276731人,增长7.95%,年平均增长率为0.77%。全州共有家庭户1283501户,集体户42561户,家庭户人口为 3567371人,集体户人口为191251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78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15人减少0.37人。
七、探寻侗族美食之美:略谈侗族特色美食文化
侗族美食的丰富多样
侗族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少数民族,分布在贵州、广西、湖南和湖北等地。侗族人民以勤劳勇敢、热情好客而闻名,其饮食文化也是其独特的代表之一。侗族美食以其独特的风味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食客,而侗族特色美食更是成为各地游客品尝的热门选择。
侗族美食以其丰富多样而闻名。其特色美食涵盖了侗家米酒、腊肉、酸汤鱼、青笋浆糯米饭、油茶、野生菜等,每一道菜肴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侗家米酒:浓情厚味
侗家米酒是侗族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酒。它选用当地优质糯米酿造而成,历经数月甚至数年的酿造时间,酒体醇厚、淳美细腻。侗家米酒不仅在家庭聚会、节庆活动中饮用,更成为了待客招待客人时的上佳酒品。
腊肉和酸汤鱼:鲜香滋味
侗族腊肉是侗家的传统美食之一,将新鲜肉腌制并用冷烟熏制而成,风干后具有鲜香、酥软的口感。而侗族酸汤鱼则以山珍海味为原料,鱼肉鲜嫩,搭配酸菜、泡椒、泡姜、鲜辣椒等调料,酸中带鲜,令人回味无穷。
青笋浆糯米饭:清香软糯
青笋浆糯米饭是侗族人民的经典传统食品,选用当地糯米与新鲜青笋一同蒸制而成。它口感软糯,清香可口,属于营养丰富、美味可口的家常饭菜,是侗族餐桌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油茶和野生菜:清新爽口
侗族油茶是侗族人民的日常饮品,将油茶叶炒制磨成粉,冲泡而成,清香馥郁、鲜爽可口。而野生菜则是侗族人民采摘山间的野生食材,简单烹饪后香气扑鼻,清新爽口,具有独特的乡土味道。
侗族特色美食以其独特风味、丰富口感吸引着众多食客,也成为了当地餐饮文化的一张靓丽名片。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侗族人民的独特生活情趣和深厚历史底蕴。
感谢您阅读本文,希望能够带给您对侗族特色美食文化的全新认识。
八、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古称?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于1956年成立,辖1市15县,凯里市是自治州首府所在地。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没有古称,现辖行政区域明清时期属镇远府。
九、黔东南地区侗族的四大服饰?
侗族服饰可分为妇女服饰、男子服装、童装。其中妇女服饰又分生活便装和节日盛装,部分地区男子也有生活便装和节日古装之分。
女装 侗族妇女服饰大致可分为裤装、裙装两种类型,包括衣、裙、裤、鞋、发式、头巾和银首饰等。
绣花钩鞋是侗族妇女身着盛装服饰时必搭配的工艺鞋。绣花钩鞋的鞋帮用料十分讲究,一般选用质地优良的丝绸作面料。
男装 “ 对襟窄裤式 ” 是侗族男子较普遍的服装,直领,对襟,袖窄,对襟上的纽扣一般为布扣,随年龄不同而扣子的颗数和口袋的个数均不同。
银饰 侗族妇女的银首饰,大体可分为头饰、耳饰、项饰、胸饰、背饰、手饰及脚饰。
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归谁管?
凯里市。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东南部。下辖16个县市,州府凯里市。全州辖凯里1市和麻江、丹寨、黄平、施秉、镇远、岑巩、三穗、天柱、锦屏、黎平、从江、榕江、雷山、台江、剑河15县,凯里、炉碧、金钟、洛贯、黔东、台江、三穗、岑巩、锦屏、黎平10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有7个街道,94个镇,110个乡(其中17个民族乡)。